2025.07.18
人工智能(AI)已是重塑全球產業的關鍵引擎。許多中小企渴望擁抱 AI,卻普遍受制於三大障礙:高昂的硬件前期投資、內部缺乏專業人才,以及使用坊間的生成式 AI 應用所帶來的數據安全隱患。
這些挑戰是否意味著 AI 轉型只是「大企業的專利」?事實上,只要找對方法,中小企同樣能夠在嚴格控制成本和保障數據安全的前提下,穩健地實踐其 AI 大計。
本地一間製造業公司的 AI 落地經驗,便極具參考價值。該公司目標明確,期望引入 AI技術以優化其生產流程、提升營運效率,從而更迅速地回應市場需求,最終達到降低營運成本的戰略目標。
於探索初期,團隊意識到內部對 AI 系統的客製化要求較高,而且使用市面上的生成式 AI 應用有機會將公司的生產數據、客戶資料等敏感數據透過雲端大語言模型(LLM)API 進行分析,當中存在數據外洩風險。因此具高度可控性的「私有化部署」成為企業的最佳選項。 然而,將 AI 模型部署在企業內部網絡,意味著公司需要投入一筆巨大的前期費用,購置高效能的 GPU(圖形處理器)等硬件設備。此外,其內部 IT 團隊亦缺乏具備 AI 知識和經驗的人才。成本與技術的雙重限制,使其 AI 計劃一度陷入停滯。
(資料圖片)
為突破困境,該公司最終引入了第一線的「DeepSeek AI 算力網絡方案」。這個一站式方案整合了 DeepSeek 模型部署、算力、儲存與網絡資源,讓該公司可以「開箱即用」,不僅省卻前期硬件開支,更大幅降低了 AI 計劃的推行門檻 。
同時,方案配備的全面技術支援,充分填補了其內部人才的缺口。 從模型選擇、硬件配置、性能評測,到後續為企業訂製專屬知識庫並無縫接入現有系統,都有專家團隊保駕護航。專家更預先將 DeepSeek 模型與 GPU 芯片匹配和優化,並提供定期更新 LLM 接入升級,確保企業能專注於應用 AI 解決業務挑戰,無需為技術細節和人才招聘而煩惱。
最重要的是,方案有效解決了企業最核心的安全顧慮。 整個方案採用私有化部署,所有的 AI 模型和企業數據只會存放於內部網絡。當員工向 AI 下達指令時,所有運算都在內部完成,數據全程毋須經過外部公共網絡,真正實現數據隔離,從根本杜絕敏感資料外洩的風險,讓企業可以安心利用 AI 釋放數據潛能。
透過這個成功案例,我們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中小企要成功落實 AI 計劃,必須改變思維模式,與其自行構建,不如善用市場上成熟的數碼方案,將專業的技術問題交給專業的團隊。此外,數據安全是不可妥協的底線,企業於引入 AI 應用的時候,應優先考慮數據安全,切勿因追求效益而忽略了企業最寶貴的資產。
AI 時代對所有企業一視同仁。中小企只要能正視挑戰,並找到如第一線的「DeepSeek AI 算力網絡方案」這類靈活、安全且具成本效益的數碼方案,同樣能駕馭 AI 的力量,為業務增長注入新動能。這趟數碼轉型之旅,起點不在於資源多寡,而在於是否選擇了正確的路徑。
於1999年在香港成立,第一線 DYXnet 是世紀互聯(NASDAQ: VNET)旗下的全資子公司,為大中華區領先的ICT服務供應商,致力向企業客戶一站式提供度身訂造的「雲網安+AI」解決方案。